平日喜欢历史,喜欢听大师们讲沉落在星辰大海里的人和事。马未都先生在节目里说过这样一句话,他说:历史没有真相,只残存一个原理。
很是赞同。现在留存的有文字纪录的史料,大多是曾经的当权者责令史官撰写的,势必会加上小我私家的情感色彩,为的是讨当权者兴奋,为的是保住自己的仕途。固然也有民间文人写黎民风物,但一是因小我私家喜好相对片面,二是为了悦目难免有杜撰。
最重要的是,不管哪种文字纪录,都无从考证事实真相。所以说,小我私家认为读史,读的是喜欢和原理,同时对自己的人生有借鉴的益处。《严嵩与张居正》1 这本明史读起来很有趣《严嵩与张居正》这本书,以6位辅政大臣的你方唱罢我登场为时间线,深入挖掘明嘉靖和万历两朝由盛转衰的历史。很喜欢易中天老师讲史的方式,把许多离我们生活遥远的权谋之术,用剖析人性的方法,深入浅出地分析,简朴易懂。
好比,分析夏言这小我私家落败的缘由。夏言入阁靠的通晓礼仪,又有一副好谈锋,深得嘉靖欢喜。
但他这小我私家情商极低,恃宠而骄。严嵩亲自上门下帖请夏言到自己贵寓用饭,夏言不光不领情,还把他拒之门外,最后夏言跪在门外念完请柬,夏言才磨磨蹭蹭去赴宴,只喝了三勺汤就走了。让这位比夏言早中十二年进士的朝廷二品大员很没体面,挟恨在心。
可是夏言不以为自己这么做有何不妥,反倒认为严嵩是忠诚的体现,还把重要的事务交给他处置惩罚。导致厥后严嵩轻而易举地对夏言取而代之。通过这样一个故事,我们很容易明白夏言仕途失败的关键所在。
这种不给人留余地的处世之道,就算是普通公共的人际来往中,也是行不通的,更不用说在明争冷战的权力中心了。用人们常见的事来讲故事,分析一个朝廷阁老的行为,批注一个处世原理,直接明晰。2 做人知进退、留余地张居正在明朝近三百年的历史中,划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,是因为他的锐意革新。
张居正是一个行动派,有计划就去执行,不管几多阻碍,他都想方设法克服,一人之下,万人之上,霸气外漏。但,也正是因为他革新不计结果,冒犯了许多人,这其中包罗万历天子。都说帝师欠好当,张居正却当得义正辞严,甚至酣畅淋漓。
有一次上课,小天子把“色勃如也”的勃读成“背”,张居正竟然声色俱厉地纠正天子的读音,严厉水平连在场的官员都大惊失色,其时还是孩子的天子自然也吓得不轻。虽说师者人敬之,但作为帝王师,首先要知道自己先是臣,再为师,这个度要掌握好。
张居正看待天子尚且如此,他看待内阁的同僚,更不放在眼里。因为自己深得万历器重,从来都是把同僚看成下属。要知道,你能力再强,一小我私家要无法让一个国家运转,不管其他人职务崎岖,都需要他们的尽职协作才气彰显你治世谋国的才气。职场,是一个团队协作的地方,能力再强,光靠一小我私家也玩不转。
与人相处,做事也好,说话也好,要知进退,留余地。知进退,才气识大要,是彰显人生智慧的大格式;留余地,明白隐藏锋芒,更是给自己退路,为日后谋生长。《严嵩与张居正》3 人生,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张居正在政治和经济上锐意进取,制度革新取得了一定成效,于他小我私家而言,也是心怀家国,是谋国重臣,但他最后失败的原因,虽然明朝的积重难返占很大的比重,但张居正没找对自己的位置也是很大的原因。
张居正为朝廷全心全意,58岁就亡故了。万历确实器重这位当朝首辅,什么事都让他来做,其实万历也有负气的身分,因为张居正的蛮横还延伸到了万历那里。万历心说,好,你以为我说的都差池,那就你来,乐得撒手不管,逍遥后宫了。蛮横,势必刚愎自用,大权在握。
所有的事都自己干,不仅自己累得病重,同事们还得说你不容人。何苦来着!与之相反,要说说申时行,作者对他的评价是谦和。他明白守住君臣界线,纵然万历以先生称谓对他礼敬有加,他也不以帝师自居,不以辅臣自傲。申时行给自己的定位是天子的打工仔加和事佬。
正因为他对政界帝王权力看得通透,才让他找准自己的位置。处世身份定位准确,说话做事才气恰适时宜,周围的人与你相处才舒服。这也是为什么清算张居正,万历要对他戮尸,而申时行几句话就能让万历取消此念头,为张居正这一代良好辅臣保住了最后的体面。
《严嵩与张居正》人生漫长,不知何时处于何境,我们无法改变情况的优与劣,但可以用给自己带来最大利益的方式去钻营生长,固然,要保留良善这条底线。而这些大智慧、大格式,来自那边?谜底很明晰——历史。历史没有真相,它只残存一个原理。这些原理是我们逆境时从容不迫的底气,也是跌倒时可以东山再起的智慧和勇气。
本文来源:im电竞-www.xf-wxt.com
QQ:383149169
手机:17708644164
电话:0406-947129245
邮箱:admin@xf-wxt.com
地址: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马尾区工德大楼99号